2023年06月05日
EMS企业增长之路|从台湾30年经济发展获得的启发

电子制造业正处在变革的十字路口,以往常说EMS企业的痛点:成本、交期、质量、供应链、人力等挑战与困难如何破?所谓功夫在诗外,今天我们从一个宏观视角出发,看能不能给到各位新启


塑造世界芯片格局的台积电

如果大家有关注近年的中美博弈,那一定知道竞争的焦点就是芯片。

芯片事关国运,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芯片应用国,单2021年中国进口的芯片就超过的4千亿,比进口石油两倍还多。而美国能做的也只是制裁几个中国公司,打压芯片在中国的使用、研发和生产。

这是因为在现实中,中美芯片博弈的两大主角,中国和美国都不掌握芯片的研发和生产。

世界最先进的芯片是台湾台积电制造的,它还有个叫Fab 18的工厂,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贵的工厂,正在生产5纳米芯片,同时试产3纳米。苹果的主力芯片超过了200亿个晶体管,也只能交给台积电。



可以说台积电以一家之力垄断了世界高端芯片的生产,对此,美国深感不安,中国也无可奈何。那我们呢?除了仰望张忠谋的高瞻远瞩,能到从中看到什么呢?为什么是台积电?凭什么?台积电到底做对了什么?

台湾的经济发展哲学

90年代以前,台湾经济主要是靠给跨国企业做代工,也就是按照别人的要求来制造,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品牌。而代工厂本身的商业模式有两个重大缺点,一个是利润低,茅山道士(毛三到四)的说法业内人员都不陌生,另一个是体量小,资本没法积累,规模起不来,自然就很难搞工业升级。

宏基的施振荣对此就提出了「微笑曲线」,一条两头高,中间低的U型曲线,它讲的是产品的利润大头都分布在研发、设计的前端,以及营销和服务的后端,中间的制造环节是最不挣钱的。事实也如此,改革开放后,许多台商就把代工厂开到了有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东莞深圳,随着工资水平提升后,如今的潮流则把厂子开到内陆或东南亚,厂不迁成本就没有优势。



一个经济体从贫穷到发达,大约需经历三个增长阶段。第一个是简单工业化,增长靠堆人,人口红利说的就这个阶段;第二个是投资驱动,可见国内滴滴美团的成长缩影;第三个增长是由创新驱动。


台湾从1970年到1990年,特别中后期,处在钱投了却没用有,经济始终都不涨的阶段,这也是陈添枝所说的「中度所得陷阱」,那想要有所突破,就必须再度转型。你需要拿出人无我有,大家都需要的产品来,且有自己的护城河和壁垒,才能不必拼低价,不必恶性竞争。

在这时,台湾迎来了一个历史机遇,全球化的第三阶段。简单回顾一下,第一阶段是各国生产上的自给自足,第二阶段是发达国家把零部件放在国外生产,然后回本国组装,第三阶段是干脆将整个生产过程外包。如同苹果公司只做iPhone的研发、设计、品牌、销售,然后整机生产给了富士康。

台湾恰好有最好的工程师和素质最高的工人,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,台湾高等教育就呈爆发式增长,以1996年至2007年的台湾适龄人口毛入学率为例,10年左右就从50%提升到96.28%,教育普及效果十分可观。现在,台湾教育普及率成为全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,已达到99.99%。

因此台湾公司就更有优势承接生产,当然这里已不是早期那种简单代工了,而是接手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。同时多年以来的代工模式让台商养成了工程师主导的思维——擅于搞降本增效之类的小革新,也沉淀出只能在现场才能研究出来的知识。

由此,陈添枝总结台湾从「中度」变到发达的秘密,就在于生产环节有大量的创新。



这不正是台积电的领域吗?别人完成了设计,台积电边摸索、边实验、边完善,同时还能做到把一个产品大批量、高效率、自动化地生产出来,且保证了非常好的良率。

在台湾,台积电也不算特殊。当初世界还没有多点触控屏时,苹果是找到台湾宸鸿科技公司共同研发出来;特斯拉要做电动汽车时,没有传统汽车厂愿意合作,特斯拉就找到了台湾富田电机公司,两年时间边研发边测试地搞了出来。宸鸿、富田都是名不经传的公司,像这样的公司在台湾有太多。


他们通过不断积累的小革新,最终掌握大品牌的关键制造技术。你可能想不到,如今台积电在2022年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60%,微笑曲线也就废了,创新创造门槛,有门槛就有了绝对的利润。

增长之路仍在生产环节

今天中国的电子制造业,上游面临着供应链动荡,通胀带来的成本高企,下游客户产品趋向少量多样,且同业竞争空前激烈。大陆的很多EMS厂商,特别是那些中小厂商,甚至还没有「毛三到四」,寝食难安是老板们的常态。

以往的小革新主要是通过精益生产为代表的管理模式驱动,它们并不是不好,主要是你有在做,别的厂商也在做,同样的管理方式,让大家早就不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。



通过上面这张「制造业挑战图」,大家可见现代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之高。

那EMS企业在由品牌商掌控着既定产品的框架下,还能如何创新增长呢?我的答案是依然来自于台湾的经济发展哲学——在生产环节中创新。虽然传统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驱动大变化,在结合着传统管理的同时,运用人工智能做数据分析,已经证明有质的飞跃。




【延伸阅读|带您深入了解各产业解决方案】对话式AI掀热潮,讯能集思推工业级ChatGPT


【联系我们|带您体验企业无痛快速转型升级】如何快速導入低代碼數據平台顛覆傳統企業數據流程,解決企業轉型面臨的效率、成本和價值等問題,提升企業的決策水準。



分享文章